<
t2b5小说网 > > 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> 第693章
    晚上睡觉的时候陆清试探的问了一句,要不要给两个孩子请个先生过来启蒙,毕竟三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教授他们背诵三字经了。

    宋声想了想,三岁的孩子在前世大概可以上幼儿园小班了,但幼儿园小班其实就是最小的托班,里面的老师都不教书本上的知识,也不教认字,只是陪他们玩儿,教他们对这个世界产生认知。

    自己的孩子,他也想让他们活得轻松一些,这么早就鸡娃不好。

    “算了,团团和圆圆年纪还小,让他们快快乐乐的吧,不想给他们压力。”

    他努力升官,以后也能给他们两个争一个前途,孩子也能轻松一些。

    “好,那就听相公的。”陆清道。

    “回头有空的时候我多给他们做一些好玩儿的东西,团团的性子有些沉静,还是要多动一些才好。”

    说起这个,陆清就忍不住笑了,“还是别做什么棋了,换个别的吧。”

    宋声先前给两个孩子做的斗兽棋,飞行棋,跳棋,团团很喜欢玩,总是拉着圆圆陪他下棋。

    可是圆圆天性活泼好动,坐着下棋没一会儿就玩腻了,不是站起来要抱抱,就是要出去玩。

    “好,我换个别的给他们做。”宋声也很头疼,前世他一直一个人单着,也没有过伴侣,更不知道如何养孩子。

    两个人又在床上说了会儿话,宋声最近一直很忙,都没空碰他,今天好不容易得了会儿空闲,早早上了床,聊完话宋声的手便抚去了他的后背。

    陆清把头埋在他的怀里没动,默许了他的动作。好几天没做,他也想了。

    一番运动之后,两人出了一身的汗。陆清唤来宋晓备水,两个人又到旁边耳房洗了个澡。结果因为之前在床上的时候没尽兴,洗着洗着又做了一次,这次做完陆清是真的没力气了,回屋睡觉的时候都是宋声把人抱过去的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宋声神清气爽的去上衙了,今天那些做粉条的用具应该都准备好了。

    他让李如成找了个地方,专门用来做粉条用。然后让衙门的几个人到家里把昨天的番薯全都拉了过去。

    这些事情忙完之后,大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。中午宋声带着李如成在附近一块吃了个饭,俩人都没回府衙,吃完饭之后又到了做粉条的院子。

    他从怀里拿出自己画的工艺流程图,李如成找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工匠过来帮忙。

    这个做粉条的工艺还是很复杂的,而且十分费体力。第一步就要把番薯磨碎全都打成番薯渣,这番薯本来就很硬,切成块状之后再打成渣状,要费不少力气。

    其次是要将其磨出浆液,打浆时要一边磨一边加水。然后再用二到五尺长的吊浆布进行过滤。

    这过滤也是有讲究的,第一次过滤要把番薯浆对稀,第二次过滤要把番薯浆对浓,这样就能把番薯皮渣还有所含的淀粉分离开来。然后要在一个空置的地方静置两天,淀粉就会沉下去,上层浮着的清液完全篦掉,就能得到番薯淀粉了。

    这还只是整个工艺里面的第一大步,算是准备工作。光是这准备工作就十分繁杂,还耗费体力。

    好在他如今是通判,吩咐下去自有人手来帮忙,不用自己费什么力气,只是需要在一旁盯着,以防他们出错。

    他先指导到这一步,让这些工匠们先做着,等把淀粉做出来之后再指导他们进行下一步。

    他这边正在这处偏院里指导着工匠们开始磨浆,忽然有衙门里的人来找他,说是有人在府衙门口击鼓鸣冤,知府大人那边有事不在府上,他这才过来请通判大人赶紧回府处理。

    今天也是巧了,梁文昌的确不在府上,今日有一好友路过下辖县内,他赶去与好友见面了。

    下面的百姓状告到了府衙,知府大人不在,他作为府衙里的二把手,的确是要回去处理。

    叮嘱了一下李如成让他盯着下面的番薯磨浆,他就赶回了府衙。

    梁府后院。

    秋姨娘慌了神,她也是刚才收到消息,她哥前几天弄出的那条人命,人家家里的人竟然跑到府衙去击鼓鸣冤了。

    这事儿前几天她跟梁文昌说了,梁文昌虽然生气,但这事毕竟跟他牵扯上了,他还是帮忙出手摆平了。

    不是说把那个人的尸体连夜埋了吗,怎么还能被人找到?

    现在梁文昌又不在府上,这事儿又落到了通判那,老天怎么就不长眼呢,啥事儿都凑巧不站到他们这一边。

    她不能慌,要镇定,她后面背靠的可是知府,梁文昌应该比她更着急才对。就算下面是通判,那也大不过知府去!

    可惜她不知道,如今这个通判,可跟前几任通判不同,虽然人家官职比不上知府,可人家手上却有一般人没有的金牌御令。

    别说是她,就是梁文昌,自然也是不知道的。

    宋声匆匆回到府衙,在门口击鼓鸣冤的老两口佝偻着身子正跪在大堂之上。

    这是宋声来地方任职之后第一次遇到案件,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由知府审理的。可肃昌这个地方本就贫穷且偏远,梁文昌又是个不理事的,遇到些案子也都是下面的赵游或者李如成代办的。

    如果遇到一些大型的案件,梁文昌会亲自督办,但他本就懒政,只是匆匆审理一遍,就直接判刑下定论了。

    宋声熟读律法,又有楚越这个在刑部理事的好友,审案的这一套章程,虽然他没有经历过,但还是知道的。